《死亡密碼》By Clint Mansell & Various Artists (1999) |
《死亡密碼》Clint Mansell螢幕初體驗 |
雖然這篇文章前面僅提到了Clint Mansell,不過這張配樂其實包含了相當多音樂人的共同奮戰,或許是導演聽到了他所想要的東西與特質吧,所以也奠定了之後Darren Aronofsky與Clint
Mansell的合作關係,其所負責的三軌配樂,除了是電影中的主軸外,也可以感受的出來對於往後作品的影響力。<01 πr2>就呈現出Clint
Mansell的個人特色了,很大膽的玩起電子音效,結合了搖滾等元素並在中段無預警的帶入較為詭秘的氣氛,以及些許類似聲嘶力竭的吼叫聲,替電影做了相當誘人的開場,且此配樂也替日後的名作《噩夢輓歌》打下了基礎;<13 2πr>則接續了Track01的風格,沒有這麼明顯的旋律線條,而著重於節奏感的掌握,不過對於節奏感這個部分,確實也是Clint Mansell的作品有比較好的接受度;<07 We Got The Gun>聽起來則是相當普通的電子旋律,而且並不是特別悅耳的那種類型,配上影片中的咒罵片段,其實聽的時候頗為掙扎,不過這段饒舌的咒罵還是勾起了不少回憶。
其餘篇幅則有相當多的音樂家來負責,但音樂類型也屬於非常脫離常軌的電子樂,而且篇幅可都不短,更加深了聆聽時的困難度,雖然影片的風格也是特立獨行,但混合服用的效果還是好上一截。介紹幾軌還在我忍受範圍之內的作品,<03 Kalpol Intro>有不錯的陪襯底音,在令人不安的電子混音相互交錯下,反而讓原本為配角的音樂顯得特別許多;<05 Watching Windows>開場跟<02
P.E.T.R.O.L>有些神似,不過在人聲的運用下,讓電子音效的混雜程度降低了些,節奏感也清晰不少;<08 No Man’s Land>對我而言相當可惜,它原本有機會可成為專輯中除了頭尾Clint Mansell作品以外令我驚艷的作品,從開頭的旋律到鋪陳,甚至中段編曲張力的逐漸加深都有不錯的呈現,夾帶著期許來到末段,讓我內心小小撲了個空,因為一直到最後則回到了較無變化感的電子樂,弱化了前面的優異表現。<09 Anthem>的問題跟Track08有點類似,不過開頭沒這麼吸引我,然後被電子樂吞噬的時間點早了點、也快了些;用電子樂來表達氣氛的掌握也是有些片段值得聽聽看,<11 Third From the Sun>以及<12
A Low Frequency Inversion Field>沒有這麼惱人的效果(至少我在聽的時候,不會引發偏頭痛的情形...),這軌的表現對於的描寫實在還蠻不錯的,Track11並沒有特別的編曲設計,跟Track12的風格差異不小,Track12有較為豐富的用料與編曲,但最後回到的電子樂類型,則屬於那種會有一定程度耳鳴作收的類型,能不能接受,就用自己的耳朵鑑定吧!
最近聽了幾張Clint Mansell的作品,都相當有特色的作品,而且配合著執導功力精湛的Darren Aronofsky,實在是一對令人難以忘懷的藝術組合,幾乎每次的合作都令我匪夷所思,不得不悄悄的把他們寫進心裡的關注名單中。嚴格說起來這張專輯並不算一張很完整的電影配樂,其中充斥了許多惱人的電子音效,長時間聽下來確實不甚舒服,應該屬於在某種類型上大肆發揮的作品,用來著重於影片的配合,所以我想,從看電影來一併欣賞會是不錯的選擇。
Review Rating:52%
<End>
曲目資訊:
No
|
Title
|
Time
|
01
|
πr2
|
1:31
|
02
|
P.e.t.r.o.l.
|
6:23
|
03
|
Kalpol Intro
|
3:32
|
04
|
Bucephalus
Bouncing Ball
|
6:04
|
05
|
Watching Windows
|
6:37
|
06
|
Angel
|
6:11
|
07
|
We Got The Gun
|
4:54
|
08
|
No
Man's Land
|
6:20
|
09
|
Anthem
|
4:53
|
10
|
Drippy
|
8:39
|
11
|
Third From The Sun
|
5:12
|
12
|
A
Low Frequency Inversion Field
|
6:59
|
13
|
2πr
|
3:05
|
Total Time: 70:25
|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